近年来,故城县青罕镇牢固树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基层党组织为保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新时代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大力推广菜藕种植、特色养殖、常规养殖“三位一体”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1350亩的特色种养基地,水面已经被绿油油的荷叶覆盖,“水上有荷、水中有鱼、水下有藕”的产业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建强村级战斗堡垒。乡村要振兴,党的领导是“定盘星”。青罕镇始终坚持党对“三农”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拼搏奋进。他们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镇党政一把手坚决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科学谋划、周密组织,全力做好固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构建起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村“两委”换届后,全镇24个村选出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领头人”,全部实现“一肩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青罕镇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硬任务,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24个村集体收入均超5万元,到今年底,24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
做好乡村产业文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青罕镇充分用辖区资源禀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做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大文章。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保定白洋淀、天津宝坻、江苏连云港、山东宁津等地学习考察,召开党委会、班子会梳理学习成果,在征求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基础上,确定特色种养发展思路。青罕镇南依京杭大运河,镇域7个村依河而建、因水而兴。为将千亩常年积水的沿河土地和水面充分利用,坚持立足自身、发挥资源优势,研究探索特色种植、养殖发展之路,积极打造沿河产业带、水域经济带,一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壮大。目前,依托优越的水利条件、肥沃的土地资源,建设特色种养产业基地1350亩,推行菜藕种植、特色养殖、常规养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集中种养区共1298亩,实施菜藕、龙虾、泥鳅、鲈鱼、黑鱼等种养殖。分散种养区,涉及19个村21处坑塘,总计52亩水面,实施菜藕种植。年可增收村集体收入487.8万元。
强化项目组织保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推动特色种养项目顺利实施,由青罕镇党委牵头,成立党总支、联合总社,打造“党委+党总支+联合总社”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银行贷款+镇村干部集资+村集体入股”,解决了资金问题。各村组成由镇干部、支部书记代表为组长和成员的种养殖引领指导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人工、技术、管护、销售等各个环节、各项问题。同时成立由镇人大主席、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种养殖监理会,负责日常工作督导、财务资金监督,保证项目健康运行。通过前期市场调研,菜藕亩产3000斤左右,亩均收益5000元以上。特色养殖项目亩均收益1万元以上。常规养殖项目亩均收益1000元以上。合作总社增收达487.8万元,按照投入份额分配,全部拨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年底,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将实现清零,力争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庚晓晴 王希录)
上一篇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冬残奥会遗产成果
下一篇 郑渝高铁助力长江三峡游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