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法制网!

今天是 2025年05月11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鸣石春天2号”净值再次下破0.7 量化巨头鸣石私募前景不明

界面新闻记者 |慕泽

回撤容易修复难,好买基金网近日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知名量化巨头鸣石私募旗下的两只产品“鸣石春天2号”和“鸣石春天2号A”最新的复权净值均再次回撤至仅为0.6811。

以“鸣石春天2号”为例,产品自2021年8月17日成立以后净值便再也没能成功站在1元上方,反而是一路波动回撤,至次年4月底复权净值一度仅为0.6599。好在随后该产品的净值又开始逐步修复,截至2023年6月底复权净值一度修复至0.8459。不过,之后该产品的净值又再度步入了新一轮的大幅回撤,在今年1月单周回撤13.95%以后,产品的复权净值创出历史新低。

除了“鸣石春天2号”和“鸣石春天2号A”以外,鸣石私募旗下还有其他多只股票型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也不乐观。

好买基金网数据显示,鸣石私募旗下在该网站有业绩更新的股票型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亏损率高达10.94%。具体来看,公司近期在该网站有业绩更新的14只股票型产品中,仅有1只今年以来录得正收益,同时却有8只产品今年以来的亏损率在10%以上,“鸣石满天星十号”今年以来的亏损率更是高达18.36%。

事实上,近年来鸣石私募旗下股票型产品的收益表现一直不乐观,据好买基金网数据,2022年和2023年公司旗下股票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仅为-13.52%和-0.61%。

鸣石私募创立于2010年12月,后于2014年12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2015年3月开始发行私募产品,至2020年公司的管理规模正式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不过,近年来鸣石私募可谓是风波不断。

2021年10月,时任鸣石私募首席策略负责人袁宇与时任公司实控人、总裁李硕突然爆发控制权之争,并牵扯出了公司背后的股权代持问题。最终李硕卸任公司总裁及市场部负责人,仅保留了通过上海松盟投资间接持有的鸣石私募8.5%的股权,袁宇则重新夺回了鸣石私募的控制权,合计持有公司71.625%的股权。

2022年12月,鸣石私募的另一位高管陈红青在卸任该公司研发部合伙人/CTO后不久就“自立门户”成立了宽辅私募。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目前陈红青依然通过上海松盟投资间接持有鸣石私募4.25%的股权,不过2023年陈红青曾因劳动合同纠纷起诉鸣石私募,显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同样是在2023年,鸣石私募与公司前股东王洋的民间借贷纠纷也一度闹上法庭,最终公司原持股10%的股东王洋退出股东序列,相关股份由鸣石私募的实际控制人袁宇接手,而鸣石私募也选择了撤诉。

近年来接连爆发的一系列的人事风波对鸣石私募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尚不好判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2021年10月之后鸣石私募曾经有一年多没有备案新产品,直到2022年12月以后公司才再度开启了新产品的发行。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鸣石私募旗下一共备案了366只产品,其中2021年-2023年备案的产品数量分别为91只、2只和55只,今年以来公司也已经备案了17只新产品。

与此同时,鸣石私募的管理规模却在今年年初时回落至50-100亿元,目前尚不知何时才能重回百亿私募之列。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直在发行新产品,公司管理规模却在减少,说明公司的存量规模有较大幅度的缩水,一方面可能是产品净值回撤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客户赎回所致,不管具体原因何在,对于私募来说都不算什么好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法制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来源:挖基哥2025Q2的第一个月已经结束,哪些私募在发力?哪些私募已减速?哪些新私募摩拳擦掌?2025年4月新增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为1138只,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3月新增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分别为707只、526只、1007只。从私募管[全文]
    2025-05-09 00:33
  • 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周四公布,一季度营业利润增长7.9%,比分析师预期高出一倍多。尽管销量下降,但该公司的利润率仍在增长。分析师此前预计,在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里,这家全球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的有机营[全文]
    2025-05-09 00:55
  • 新浪科技讯 5月8日晚间消息,车圈大V陈震就是否与小米翻脸一事回应称,“我跟小米从来也没翻过脸,自己作为一个汽车领域的网红,去发一个关于汽车相关的东西,只是就事论事。”陈震表示,自己以前也给车改过碳纤维盖子,也想给自己的车装尾翼,其实这些也[全文]
    2025-05-09 01:33
  • 经济参考报近年来,我国氧化铝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氧化铝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国家有关部门不断明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严禁新增氧化铝产能。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重点区域,部分企业打着“氢氧化[全文]
    2025-05-09 01:56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上海法制网 sh.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